河南商報記者 鄧飛
買房的人付了錢,沒有得到房子,賣房的人房產證換成了別人的名字,沒有得到錢。一個有著20多年房齡的老社區,原來拿著房產證可以正常交易,現在卻被擋在了不動產登記的大門外。
土地問題一直困擾著鄭州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開展,如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解決歷史問題,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您在房屋交易和登記過程中遇到過類似情形嗎?請關注河南商報微信公眾號“投牌”,進行留言。
【投訴】
老房子被不動產登記卡住
人來人往的超市、川流不息的道路、熱鬧的幼兒園、靜謐的小公園,這景象,在郁郁蔥蔥的綠云小區多層、小高層樓房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搶眼。鄭州市二七區綠云小區是興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老社區,也是鄭州商品房建設大起步時期的典型試點小區。
然而,在手中握有房產證的情況下,如今,在國家大力推行不動產統一登記時,這里的房屋上市交易后,卻無法登記領證。
業主張先生陳述,鄭州市全面實施不動產登記后,綠云小區無土地信息的問題暴露出來,交易至不動產登記環節,不能進行。買房的人付了錢,沒有得到房子,賣房的人房產證換成了別人的名字,沒有得到錢。為此,參與買賣交易的業主在不動產登記中心、市國土局、市房管局之間來回奔走,但是卻被“推來推去”,問題不能夠得到實質性解決。
張先生的說法得到其他投訴者的印證。他們反映,小區土地信息查不到,導致房屋登記無法進行,相關部門雖在處理,但進展緩慢。
【探因】
綠云小區咋“土地信息不明”
綠云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由鄭州中房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鄭州有限責任公司)承建并對外銷售。
據了解,中房集團公司成立之初即擔負著為推進房屋建設的社會化和商品化試點的歷史使命,成立以來,承擔了全國住宅試點小區50%的任務。鄭州市綠云小區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行開發的。它于1991年立項,當時實行“征地包干”的措施,邊開發邊走程序。
1994年,《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出臺,土地出讓制度明確下來,以往的諸如“包干費”等,從此均以“土地出讓金”的形式出現,并且要手續正規化、合法化。鄭州也對新建商品房開發做出相應要求。但是,像綠云小區這樣的事實上已經交了“包干費”但沒辦完手續的小區咋辦?
“小區業主購房款已包含土地成本,無土地信息是土地部門與開發商之間的問題。綠云小區開發商鄭州中房公司還存在,政府應責令其立即申請土地確權,補辦小區土地信息!痹撔^不少業主這樣認為。
【進展】
綠云小區何時錄入土地信息
20多年了,鄭州中房公司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政府機關領導也換了幾任,當年的資料是否“健在”?
綠云社區有關負責人稱,綠云小區土地信息影響房屋登記的問題已向上級部門匯報,由于情況復雜,需要大量地查找資料,所以無法也無權向業主承諾解決問題的時間節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解決問題。
河南商報記者從綠云小區部分業主提供的其小區內部溝通平臺上看到,社區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披露了相關部門的工作進展情況。信息顯示,10月31日,鄭州市政府召集綠云小區業主代表、市國土局、市房管局以及區局和淮河路街道辦事處,一起對綠云小區辦理不動產登記受限問題進行了多方溝通。溝通結果是,兩周內由區政府牽頭到各部門查資料,收集信息,寫出報告,三周內市里再次召集各部門制定解決方案。
據了解,有關部門領導組織區國土資源局、區房管局、淮河路街道辦、中房公司召開聯席會,由副區長牽頭,區國土局、住房保障中心配合中房公司到市國土局進行對接,辦理土地決算手續。
【延伸】
“土地問題”困擾鄭州業主
近期,《河南商報》對鄭州經開區建達百度花園小區遇到的類似問題進行了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該區域“加州第一城”小區、“亞泰明珠”小區等多個小區的居民均向記者表達困惑:手里明明有房產證,為何不能進行不動產登記?
還有業主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拿著房產證去交易,到不動產登記環節時一查詢,土地為城中村建設用地,并非國有建設用地,故不能進行登記。
知情人士介紹,這樣的“怪事”,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發生的。不動產登記要求“房地合一”,房產沒有問題,對應的土地也不能有問題。
記者調查得知,因土地信息不明造成無法登記的情況,鄭州其他小區也遇到過。因為“土地問題”而導致無法登記的情況,還有“開發商找不到了”、“土地信息資料找不到了”、“原來的開發企業破產了”、“開發商沒有補齊土地出讓金”、“手續不全”等一系列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