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 蝶
余鑫正在制作東風卡車模型
余鑫根據商洛市15路公交車制作的汽車模型
用樹脂制作的汽車輪胎模型
53歲的余鑫,是商洛汽車運輸公司的職工。他愛好做汽車模型,在朋友圈子里小有名氣。
汽車模型是汽車文化的一種載體,其愛好者遍及全球。它類似玩具卻又不是玩具,講求還原真車,所以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觀賞價值。而手工制作的汽車模型,更因其具有獨一性而受到眾多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夏日的午后,走進余鑫的書房,迎面可見的書架上,擺著一排排汽車模型。余鑫正坐在電腦桌邊,給手里的模型安裝輪子。他戴著眼鏡,面前的電腦屏幕上,放著兩張汽車模型的圖紙。
這些圖紙都是他自己畫的。“這是做模型的第一步。確定了做哪一款汽車模型,就查找資料、計算比例,然后繪圖。”余鑫抬起頭,笑了笑說,“我從小愛畫畫,上學的時候學過機械制圖,所以我的圖紙都是自己畫的。有網友跟我交流的時候說,這第一步自己
繪圖,他就做不到。”
余鑫的手藝很精湛。書架上面幾排擺放著的他自己制作的汽車模型惟妙惟肖,與擺在底層、他買來的工業流水線上制作的汽車模型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制作的所有模型都很精細,近距離觀察,能看到貨車駕駛室的內部結構,公交車的座位、手環清晰可見,客車下方的行李艙甚至和真實的客車一樣,能夠直接打開。“手工制作,給汽車模型賦予了靈魂。”福州的模友倪偉這樣夸他。
余鑫又拿出一張天藍色東風貨車模型的照片,愛不釋手。“這是我做的第一個汽車模型。”他回憶道,“這個模型后來和模友交流時,有人喜歡,就送給他了。因為是第一個做出來的模型,沒有經驗,也沒有資料,做的方法也不正確,是純粹靠自己的想象做出來的,所以問題很多,輪子是死的,車門也打不開。”
余鑫做的第一個汽車模型,是在1985年前后。因為父母都是商運司的職工,他從小受家庭氛圍影響,也很喜歡汽車,連上學的時候都在課堂上畫汽車。后來上了技校,學的也是汽車運用與修理。在當時的條件下,很難買到像樣的汽車玩具或模型,他非常想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模型,就萌發了動手做模型的念頭。他雖然對汽車很熟悉,對汽車模型卻很陌生,只能憑借自己的想象,試驗了很多材料,最終確定了木頭。他用砂紙打磨、用尺子丈量,然后用從運輸公司的修理廠要來的廢舊鋸條磨成的木刻刀,把家居裝修后扔掉的松木下角料一點一點地刻成了第一代東風汽車模型。“用的膠是木工用的乳膠。”余鑫說,“都是隨手可得的材料。當時覺得成品四不像,很不滿意,但現在想來,那是最初的經驗積累過程,很有紀念意義。”
與福建網友交流合頁的購買和安裝,與山西網友交流漆面處理……多年以來,在工作之余,通過與全國各地的模友廣泛交流與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余鑫的汽車模型雖然仍是靜態模型,而不是目前最先進的可用遙控器控制的動態模型,但仿真度卻越來越高,越做越精細。
余鑫介紹道,汽車模型的制作流程和真車的制作程序一樣。圖紙繪制出來后,就進入實際制作過程,一一完成底盤、發動機、車身等部件,然后進行組裝。隨著經驗的積累,車身的材料已經變成了工業塑料ABS。除此之外,網上可以買到各種制作材料和工具,工具精進了,加工的精細度就提高了,現在已經能達到0.5毫米。而且,隨著汽車制造工藝的不斷發展,汽車模型的制作工藝也隨之進步,比如以前的模型的瑕疵無法處理,現在吸收了真車刮膩子等修補工藝,出現瑕疵也可以修補、噴漆。
余鑫和眾多模友一樣,制作汽車模型基本上都是出于情懷,為了回憶過去的時光。他們做的汽車模型都是根據真車仿制,細節還原度很高。天津的一位模友制作的模型,甚至能將真車的一顆螺絲還原,用放大鏡看模型,能看到清晰的六角螺母。
“成就感,我最享受的就是成就感。制作過程中,因為做做停停甚至返工,需要經受時間的折磨,但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最深刻的。每次做完以后,我都會靜靜地欣賞一番自己的杰作,別人以為我是在發呆,無法體會那個時候我內心的激動與澎湃。”注視著自己的汽車模型,余鑫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眼里充滿了柔情。